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工作計劃

1、深化和完善城鎮規劃體系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依據上級部門制定的城鄉統籌規劃標準,研究制定我市城鄉統籌規劃標準體系,抓緊編制我市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規劃,推進城市總體規劃局部調整工作。

2、抓好“一心、三線、五點”城鄉空間規劃

遵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律,統籌規劃建設。一是抓好城市核心區內搞好城市重點項目規劃。二是圍繞國道線、省道線和長城旅游公路沿線,抓好小城鎮建設規劃編制。三是圍繞旅游項目建設,自然風景區以及農業旅游觀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建設規劃。

3、切實做好舊區(城中村)改造和住房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及時完成舊區(城中村)和住房建設規劃,確立住房建設的工作重點和任務,合理安排舊區(城中村)改造進程。科學合理地確定各類住房項目建設比例、規模和布局,重點規劃和發展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4、積極開展專項規劃編制

抓緊完成供水、排水、道路交通、供熱和河流治理規劃編制;加快消防、市場、環境衛生、中小學布局、居委會布局、商業網點布局、抗震、防洪規劃編制步伐,認真開展燃氣、電力、電信、地下空間利用等規劃編制工作,促進城市地下管線綜合利用,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系統性和運營的安全性。

5、突出抓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

以總體規劃為依據,按照城市控規編制計劃,加快編制工作進度,突出抓好重點開發建設地段,嚴格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出讓土地和批準開發建設,嚴格依據依法審批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提供規劃設計條件。

6、開展總體城市設計和重要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塑造一批彰顯特色、獨具魅力的城市亮點,提升城市品位

深入研究我市的自然景觀,準確把握特征,精心構思市區形象,使項目布局、街區設計和重要建筑設計融合自然特征、歷史文脈和現代文明。突出抓好城市總體設計、城市道路景觀規劃,新城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綜合服務中心及周邊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各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體育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新汽車客運南站、第四中學和第四實驗小學的規劃設計以及城市的綠化、亮化、美化設計。

7、抓好建制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鄉、村莊規劃的編制,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發展規劃編制進程,以市域和鄉鎮域為單元進行城鄉一體規劃,統籌安排城鄉居民點和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事業發展。

寧波市城鄉規劃編制與審批辦法(2016)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規范城鄉規劃編制與審批行為,加強城鄉規劃管理,促進新型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編制、審批、修改及其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歷史地段、傳統村落以及風景名勝區的規劃編制與審批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市總體規劃、縣(市)域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次區域規劃、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以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其他規劃。

前款所稱其他規劃,是指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專項規劃、開發區(園區)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等法律、法規和國家、省規定涉及空間布局的規劃。第四條 城鄉規劃的編制與審批應當遵循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的原則。第五條 市和縣(市)、鎮(鄉)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領導,并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 市和縣(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編制、審查、修改等組織實施及管理工作。

市和縣(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編制、修改等相關管理工作。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市轄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園區)管委會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編制、修改等相關管理工作。第七條 市城鄉規劃委員會負責審議和協調城鄉規劃編制與審批中的重大事項,為市人民政府規劃決策提供依據。

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及其專業委員會的組成、議事規則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本級城鄉規劃委員會。第八條 市和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要求,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等空間規劃之間的融合,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第九條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城鄉規劃信息資源庫,加強城鄉規劃信息化應用,推進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空間規劃信息的互聯共享。第二章 城鄉規劃編制第十條 編制城鄉規劃應當按照計劃進行,并執行下列規定:

(一)市行政區域應當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二)縣(市)行政區域應當編制縣(市)域總體規劃;

(三)市區行政區域內的中心城區、外圍組團、近郊城鎮應當分別編制分區規劃;

(四)跨縣(市)區或者跨鎮(鄉)行政區域的特定區域應當編制次區域規劃;

(五)市中心城區及外圍組團、縣(市)中心城區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

(六)鎮(鄉)、村莊行政區域應當分別編制鎮總體規劃及其控制性詳細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但納入中心城區的鎮不再單獨編制鎮總體規劃,納入外圍組團的鎮可以不單獨編制鎮總體規劃;

(七)市和縣(市)行政區域可以根據需要編制其他規劃。

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歷史地段、傳統村落,按照有關規定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或者保護規劃的,不再單獨編制相應區域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第十一條 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應當依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與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等規劃有機銜接,明確城市規劃區范圍、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和綠線、藍線、紫線、黃線等強制性內容,劃定城市建設用地控制線和生態保護紅線。第十二條 分區規劃由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分區規劃是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的依據。

編制分區規劃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結構,提出分區控制內容,深化落實城市建設用地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鎮建設用地控制線、村莊建設用地控制線、工業區塊控制線,明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調布局要求,確定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分級配置標準以及重大設施布局方案。第十三條 次區域規劃由所在區域的共同上一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編制跨縣(市)或者跨鎮(鄉)的次區域規劃,應當分別依據城市總體規劃或者縣(市)域總體規劃,結合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明確區域發展定位與規模,深化細化上位規劃確定的空間管制要求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統籌安排重大基礎設施布局。

什么是城市規劃的編制?

我國城市規劃編制的完整過程由兩個階段、六個層次組成編制各類城鄉規劃,即總體規劃階段和詳細規劃階段編制各類城鄉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含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中心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編制各類城鄉規劃:城市發展戰略是關注城市中整體和長遠發展影響的問題編制各類城鄉規劃,進行重大、全局、決定性意義的規劃。

城市發展戰略編制各類城鄉規劃: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作的全局性、長期性、決定全局的謀劃和規劃。

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關注內容:

1、從宏觀層面上把握城市發展的定性、定位、定向。

2、重點關注土地利用的空間結構、生態格局、交通系統

城市職能:

城市在區域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服務等活動中承擔的任務和作用,它隨著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城市性質:

性質是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主要職能,是城市在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方向。城市性質由城市主要職能所決定。

城市的規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準不盡一致。聯合國將2萬人作為定義城市的人口下限,10萬人作為劃定大城市的下限,100萬人作為劃定特大城市的下限。這種分類反映了部分國家的慣例。中國在城市統計中對城市規模的分類標準如下:按市區非農業人口,20萬人以下為小城市,20萬人~50萬人為中等城市,50萬~100萬人為大城市,100萬人以上為特大城市。

城市的發展目標:

在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中所擬定的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應達到的目的和指標。

濟南市城鄉規劃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編制各類城鄉規劃,協調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合理確定城市發展邊界,突出泉城自然人文特色,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遺存,優化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強化城市設計,加強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第四條 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必須嚴格執行,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第五條 本市實行集中統一的城鄉規劃管理體制。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工作。

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編制各類城鄉規劃;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區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和上級人民政府要求,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有關工作。

鎮人民政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負責鎮規劃、村莊規劃的組織編制、實施和監督工作。街道辦事處依照本條例協助做好轄區內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行使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行政處罰權。

市、縣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的有關工作。第六條 市、縣人民政府設立城鄉規劃委員會。

城鄉規劃委員會是政府的規劃決策專業審議機構。涉及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等重大事項決策時,其審議意見應當作為政府的決策依據。

城鄉規劃委員會由相關部門、專家、公眾代表組成,其人選產生、任期、審議事項范圍和議事規則等,由市人民政府規定并向社會公布。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監督檢查提出意見和建議,依法查詢城鄉規劃和建設項目規劃許可內容,有權舉報或者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聽取回應公眾意見,及時受理舉報,并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第八條 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和建設項目規劃許可,組織編制機關和作出許可決定機關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方便公眾查詢,接受社會監督。第九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第十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城鄉發展戰略,統籌各類空間規劃的編制,促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互銜接、協調一致。第十一條 本市按照下列規定構建城鄉規劃體系:

(一)以城鄉發展戰略為指導,編制城市、縣城、鎮的總體規劃;

(二)依據總體規劃,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根據需要編制重要地塊和建設項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

(三)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需要,編制村莊規劃;

(四)按照總體規劃要求和行業發展需要,編制各類專項規劃;

(五)對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有特殊要求的區域,編制特定區域規劃;

(六)根據城市規劃編制不同階段、不同區域的特點和管理需求,編制相應類型的城市設計。第十二條 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

縣城總體規劃由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所轄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縣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三條 市、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總體規劃,在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鎮總體規劃,在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先經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代表的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組織編制機關報送審批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應當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審議意見和根據審議意見修改規劃的情況一并報送。

城鄉規劃程序規定

法律分析: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在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中合理確定城市、鎮的發展規模、步驟和建設標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用于指導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由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報國務院審批。

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城鎮空間布局和規模控制,重大基礎設施的布局,為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等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

寧波市城鄉規劃條例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科學、合理地制定城鄉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市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監督檢查以及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城鄉規劃,包括城市規劃、縣(市)域總體規劃、次區域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條例所稱的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在有關城鄉規劃中劃定。第三條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各縣(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市、縣(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設立派出機構,負責指定區域內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和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四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鄉規劃工作需要設立城鄉規劃委員會。

城鄉規劃委員會負責審議、協調城鄉規劃制定和實施的重大事項,為本級人民政府提供城鄉規劃決策的參考依據。第五條 制定城鄉規劃,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并體現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涉及海洋功能區劃的,應當與海洋功能區劃相銜接。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以城鄉統籌發展為目標,加大交通、水利、給排水、電力、通訊、燃氣、消防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共建共享,加強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城鄉均衡化配置,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第六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尊重歷史和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風貌, 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維護和使用工作。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加強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生態綠帶、森林公園、水域、濕地等生態基礎設施以及耕地、海岸帶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妥善處理近期建設與長遠發展、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關系,確保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財政和審計部門應當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第八條 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規劃研究,建立城鄉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地理信息和各類城鄉規劃數據庫的建設和管理,促進上下級政府和各部門之間有關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城鄉規劃實施及監督管理的效能。

鼓勵開展城鄉規劃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創新規劃方法和管理手段,增強城鄉規劃的科學性。第九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應當建立健全社會公開和公眾參與制度,聽取公眾意見,接受公眾監督。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應及時向社會公布,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城鄉規劃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進行查詢;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或者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或者控告,應當及時受理并組織核查、處理。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與修改第十條 編制城鄉規劃應當按照計劃進行。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制定。

編制城鄉規劃,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技術規范的要求,并使用坐標系、高程系統一的地形圖。第十一條 城鄉規劃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

(一)本市行政區域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各縣(市)行政區域編制縣(市)域總體規劃,跨縣(市)區或者跨鎮(鄉)行政區域的特定區域編制次區域規劃;

(二)城市總體規劃、縣(市)域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編制分區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心城以外區域編制鎮的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鄉規劃以及村莊規劃;

(三)市、縣(市)行政區域根據需要編制各類專項規劃;

(四)城市、鎮重要地段可以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

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后,可以不單獨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或者縣級市城市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