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在廣州,打算辦理工程測量乙級資質,想問下這個資質可以承接省外的工程嗎?

理論上可以,實際上有困難。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2014年《測繪資質分級標準》規定: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各專業標準中乙、丙、丁級的人員規模、儀器設備數量要求。調整后的地方標準,不得高于本標準的高一等級考核條件,也不得低于本標準的低一等級考核條件,不得修改專業范圍及專業子項、考核指標和作業限額,不得突破通用標準的規定。調整后的標準應當報送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備案。

就是說乙級資質各地要求是不一樣的,一般工程發包方是不大理會外來資質比本地資質高還是低的,往往在甲級和本地之間挑選。

測繪資質的業務范圍包括什么?

國家現行測繪資質管理規定將測繪資質分為12個專業。不同專業對人員儀器設備有不同的要求,以丙級工程測量專業為例:

一、通用標準: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丙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100萬元;

2、辦公場所:丙級不少于80平方米;

3、質量管理: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丙級測繪單位配備專門質檢人員;

4、檔案和保密管理:有健全的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和相應的設施:有明確的保密崗位責任,與涉密人員簽訂了保密責任書;

5、檔案管理考核: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

6、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是乙、丙、丁級測繪資質審批機關,負責受理、審查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申請并作出行政許可決定;負責受理甲級測繪資質申請并提出初步審查意見。

7、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托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受理本行政區域內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申請并提出初步審查意見;可以委托有條件的縣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受理本行政區域內丁級測繪資質申請并提出初步審查意見

二、工程測量丙級標準:

6、測繪及相關專業人員:8人(中級3);

7、測繪設備:

(1)GPS接收機3臺(5mm+1ppm精度以上);

(2)全站儀3臺(其中2秒級精度以上不少于1臺);

(3)水準儀2臺(S3級精度以上);

(4)A1幅面以上繪圖儀1臺。

拓展資料

通用標準是指對各專業范圍統一適用的標準。

專業標準包括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制作、互聯網地圖服務。

調整后的地方標準,不得高于本標準的高一等級考核條件,也不得低于本標準的低一等級考核條件,不得修改專業范圍及專業子項、考核指標和作業限額,不得突破通用標準的規定。調整后的標準應當報送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備案。

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健全測繪資質管理信息系統維護機制,實現測繪資質行政許可在線受理和審查,方便管理相對人,提高行政效率,增強管理能力。

初次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掃描件。

參考資料:測繪資質分級標準-百度百科

黑龍江省測繪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大地測量(含衛星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地圖編制、地籍測繪、房產測量、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海洋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以及軍事測繪單位從事非軍事測繪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省測繪局是省人民政府負責測繪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監督全省測繪工作。

市(行署)、縣(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測繪工作的行政部門(以下稱市、縣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測繪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基礎測繪經費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更新周期,對基礎測繪成果進行更新。第五條 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城市建設、水利、能源、交通、通信、資源開發和其他領域的工程測量活動以及房產測量活動實施測量技術規范的監督。第六條 中等以下城市和地方建設項目確需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涉外測繪項目應當采用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第七條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全省測繪資質審查、發放測繪資質證書和監督管理工作。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取得測繪資質或者執業資格和測繪作業證件。第八條 測繪單位不得偽造、涂改、轉借、轉讓和借用測繪資質證書。

測繪單位分立、合并或者終止測繪業務,應當在分立、合并、終止后三十日內將測繪資質證書交回頒發證書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第九條 三十萬元以上的測繪項目應當實行招投標,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秘密的測繪項目除外。第十條 測繪項目發包單位應當將測繪項目發包給具有相應測繪資質等級的單位承包。

測繪項目發包單位不得低于測繪成本價格發包。第十一條 測繪項目不得轉包。

經測繪項目發包單位同意的測繪項目可以分包,但是,已經承擔分包項目的單位不得再次分包。第十二條 測繪單位在實施測繪項目前,應當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市、縣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受理測繪項目登記的市、縣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測繪項目登記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取得測繪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建立專題地理信息系統或者區域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當向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第十三條 國家和省投資的基礎測繪成果應當無償匯交副本,非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匯交目錄。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的單位出具憑證,并在三十日內移交給測繪成果保管單位。第十四條 外國組織或者個人經批準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與我國有關部門、單位合資或者合作完成的測繪成果,中方合資或者合作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交全部測繪成果副本,并應當向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測繪成果目錄。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測繪成果的管理和利用。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活動的,應當首先利用本省已有的測繪成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部門、財政部門在對使用財政資金的測繪項目和建設工程測繪項目批準立項前,應當征求本級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有適宜使用的測繪成果,應當充分予以利用。第十六條 除國家規定無償提供使用的測繪成果外,測繪成果實行有償使用。測繪成果的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與測繪成果保管單位簽訂使用協議。第十七條 生產、存儲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基地或者場所,周邊五十米范圍內不得建造可能影響安全的建筑物或者從事生產經營性活動。第十八條 測繪單位應當接受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對測繪成果的質量監督;任何單位不得提供未經質量檢查驗收或者檢查驗收不合格的測繪成果。第十九條 編制、出版地圖,應當選用當時最新資料作為編制基礎,并根據地形、地物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補充和更新。地圖內容的表示應當符合國家規定。

工程勘察企業資質等級及承接業務的范圍有哪些

工程勘察企業資質等級分為:工程勘察綜合資質;工程勘察專業資質。具體范圍包括以下內容:

工程勘察綜合甲級資質:

擔各類建設工程項目的巖土工程、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業務(海洋工程勘察除外),其規模不受限制(巖土工程勘察丙級項目除外)。

工程勘察專業資質甲級:

承擔本專業資質范圍內各類建設工程項目的工程勘察業務,其規模不受限制;乙級承擔本專業資質范圍內各類建設工程項目乙級及以下規模的工程勘察業務;丙級承擔本專業資質范圍內各類建設工程項目丙級規模的工程勘察業務。

工程勘察勞務資質承擔相應的工程鉆探、鑿井等工程勘察勞務業務。

我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條件都直接適用于工程施工,特別是現代建筑層數高、噸位大、功能復雜,對建筑施工的要求很高,一般的建設條件是不能滿足工程施工需求的,需要事先對對地形、地質及水文等狀況進行測繪、勘探測試,并提供相應成果和資料,以滿足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及綜合治理等的需要。

工程勘察資質屬于比較重要的資質類型,一個一類綜合性的資質,擁有不同的建筑資質類型,工程勘察資質分為工程勘察綜合資質、工程勘察專業資質、工程勘察勞務資質,不同的工程勘察資質類型對企業的條件要求不同,對應的承擔業務范圍也不同。

如何擴大工程施工范圍?

工程勘察綜合資質和勞務資質只有一個資質等級,所以在擁有資質證書后可以開展相應的工程業務,這里的資質升級主要是針對工程勘察專業資質,工程勘察企業要 進行更大范圍的工程勘察業務,需要辦理資質證書,資質升級需要符合資質標準的要求,建筑企業還需要提交相應的申請材料。

另外,工程勘察專業甲級資質還有工程業績要求,工程勘察甲級資質要求企業近5年內獨立完成過的工程勘察項目應滿足以下要求: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物探測試檢測監測甲級項目各不少于5項,水文地質勘察或工程測量甲級項目不少于5項,且質量合格。

可以看到工程勘察資質承擔業務范圍要求,根據建筑行業規定,企業能在自身的資質等級范圍內開展工程業務,是不能越級開展業務的。所以有需要的企業可以通過資質升級取得更高級別的資質證書。

江蘇省測繪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測繪管理,規范測繪市場秩序,提高測繪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保障服務水平,促進測繪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活動、使用測繪成果,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鼓勵測繪科學技術創新和進步,加強基礎測繪和編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載地圖的管理,促進地理信息共享,維護國家 *** 、安全和利益。第四條 省測繪局是省人民政府行使測繪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以下簡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測繪工作的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市、縣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第二章 測繪資質資格與測繪市場第五條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測繪資質。個人和未取得測繪資質證書的單位不得從事測繪活動。

甲級測繪資質申請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轉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申請的受理、審查和資質證書的發放,可以委托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受理測繪資質申請。

在測繪活動中直接從事技術設計、實地測量、制圖和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第六條 測繪人員進行測繪活動時,應當持有測繪作業證件。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測繪作業證件的審核、發放和監督管理,可以委托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承擔測繪作業證件的受理、審核、發放、注冊核準等工作。第七條 測繪項目實行承發包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測繪項目承包單位依法將測繪項目分包的,分包業務量不得超過國家的有關規定,接受分包的單位不得將測繪項目再次分包。

使用財政資金五十萬元以上的測繪項目和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其他測繪項目,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招標。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等不適宜招標的測繪項目可以不實行招標。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測繪項目招投標活動的監督。

承發包的測繪項目可以實行監理制度。第八條 單項合同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測繪項目的承攬單位應當在合同簽訂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將本單位測繪資質證書、項目技術設計書、合同文本的復印件報測繪項目所在地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三章 基礎測繪和其他測繪第九條 基礎測繪實行分級管理。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省級基礎測繪。省級基礎測繪包括:

(一)建立與更新全省統一的四等以上平面、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

(二)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省級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

(三)測制、更新1:5000、1:10000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四)建設省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立與維護數據庫;

(五)編制與更新全省行政區域圖;

(六)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基礎測繪。

市、縣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本級基礎測繪。市、縣級基礎測繪包括:

(一)建立與更新本行政區域內四等以上平面、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

(二)測制、更新本行政區域內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三)建設本行政區域內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立與維護數據庫;

(四)編制與更新本級行政區域圖;

(五)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基礎測繪。第十條 基礎測繪是公益性事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將基礎測繪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省人民政府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測繪可以給予必要的財政補助。第十一條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基礎測繪的規劃、年度計劃和項目技術設計書組織實施本級基礎測繪項目。

基礎測繪項目技術設計書應當符合國家規范,通過專家論證。市、縣級基礎測繪項目技術設計書應當經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第十二條 省級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不超過五年,市、縣級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為三至五年。

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應當及時更新基礎測繪成果。